原標題:等兒子回家 重慶墜江公交司機父母帶著熱飯守在長江邊
封面新聞記者李玉泉曾業(yè)陳彥霏吳楓魏唯重慶萬州攝影報道
“打撈起來沒?”“可惜了!”10月29日下午,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重慶萬州墜江公交司機冉某的住處,鄰居們正聚集在街邊議論。而此時,冉某的父母早已帶著熱飯,一直在長江邊等待兒子的出現(xiàn)。鄰居們也像冉某家人一樣,期待奇跡。
中間無防護欄的一戶是冉某家。
鄰居:一家五口擠住出租屋
冉某的鄰居李女士稱,28日晚,冉某家來了很多不速之客,都是穿制服的。冉某的父母年事已高,得知兒子駕駛的22路公交車墜入長江后,這兩天一直睡不著。二老的身體都不好,冉某的父親患有支氣管炎,母親也體弱多病,因擔心二老身體出問題,冉某的姐姐還專程趕來照顧。
據(jù)冉某的房東介紹,十多年前,冉某一家就從農村搬到了城里,但一直沒有買房,日子過得比較緊湊。由于和妻子的關系不好,最近幾年,冉某都是一個人跟著父母一起生活。冉某的哥哥冉某某以及冉某的侄子,一家五口,一直擠在約80平方米左右的租住房里。
“雖然收入不高,但他每個月都要給父母拿1000元錢,孝敬老人。”鄰居李女士說,冉某沒有不良嗜好,不打牌,生活開支也很節(jié)約。每年夏天,冉某會網(wǎng)購魚竿和餌料,抽閑暇時間去長江邊釣魚。釣得的魚,都提回家給父母吃,舍不得賣。
“他總是提著自己泡的一壺茶去上班,見到鄰居都會笑盈盈地主動打招呼,下班回來后,偶爾還會買菜、下廚,給父母和侄子做飯。”談及對冉某的印象,鄰居們的評價都不算壞。談及生活態(tài)度,有鄰居說冉某“平時很注重形象”,“愛喝茶”,“很少見他晚上出去耍”。
父母:為他準備了熱飯等他回家
29日下午,封面新聞記者找到了冉某的住處。這是一棟特別老舊的居民樓,總共5樓,冉某住在3樓,是一套沒有安裝防護欄和空調的老房子。記者多次敲門,里面無人回應。
“在家等了一天沒有消息后,二老再也待不住了。”鄰居李女士告訴封面新聞記者,29日一大早,因擔心兒子安危,二老去就帶著一大桶飯菜,用能保溫的壺裝著。他們去了長江邊,期待兒子上岸后能吃上一口熱飯。截至記者發(fā)稿時,二老仍守在江邊,等待奇跡發(fā)生。
冉某租住房樓下有一家小賣部。老板娘介紹:“他開了24年車,從來沒聽說出過什么事。”
據(jù)了解,冉某以前開過萬州到重慶的旅游大巴,但收入不穩(wěn)定,為了追求更穩(wěn)定的收入,才轉行開公交車。他對這份工作很滿意。
“他在開公交車,我們都曉得。”冉某的一位鄰居劉大爺稱,冉某當過兵,18歲就會駕駛大型客車。看到網(wǎng)上流傳的22路公交車墜河視頻后,鄰居們都認為冉某“可能遇到了特殊情況”。
來源:封面新聞
編輯:攀西商界網(wǎng)新聞資訊中心
Copyright ©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. 攀西商界網(wǎng) 版權所有
防范網(wǎng)絡詐騙,遠離網(wǎng)絡犯罪。網(wǎng)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(fā)布,真實性、合法性由發(fā)布人負責。詳情請閱讀:免責條款
網(wǎng)站備案:蜀ICP備15033597號-1 川公網(wǎng)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: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:熊 毅 副主編:陳西萍 吳秋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12-3335853 舉報郵箱:1428735752@qq.com
原標題:等兒子回家 重慶墜江公交司機父母帶著熱飯守在長江邊
封面新聞記者李玉泉曾業(yè)陳彥霏吳楓魏唯重慶萬州攝影報道
“打撈起來沒?”“可惜了!”10月29日下午,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重慶萬州墜江公交司機冉某的住處,鄰居們正聚集在街邊議論。而此時,冉某的父母早已帶著熱飯,一直在長江邊等待兒子的出現(xiàn)。鄰居們也像冉某家人一樣,期待奇跡。
中間無防護欄的一戶是冉某家。
鄰居:一家五口擠住出租屋
冉某的鄰居李女士稱,28日晚,冉某家來了很多不速之客,都是穿制服的。冉某的父母年事已高,得知兒子駕駛的22路公交車墜入長江后,這兩天一直睡不著。二老的身體都不好,冉某的父親患有支氣管炎,母親也體弱多病,因擔心二老身體出問題,冉某的姐姐還專程趕來照顧。
據(jù)冉某的房東介紹,十多年前,冉某一家就從農村搬到了城里,但一直沒有買房,日子過得比較緊湊。由于和妻子的關系不好,最近幾年,冉某都是一個人跟著父母一起生活。冉某的哥哥冉某某以及冉某的侄子,一家五口,一直擠在約80平方米左右的租住房里。
“雖然收入不高,但他每個月都要給父母拿1000元錢,孝敬老人。”鄰居李女士說,冉某沒有不良嗜好,不打牌,生活開支也很節(jié)約。每年夏天,冉某會網(wǎng)購魚竿和餌料,抽閑暇時間去長江邊釣魚。釣得的魚,都提回家給父母吃,舍不得賣。
“他總是提著自己泡的一壺茶去上班,見到鄰居都會笑盈盈地主動打招呼,下班回來后,偶爾還會買菜、下廚,給父母和侄子做飯。”談及對冉某的印象,鄰居們的評價都不算壞。談及生活態(tài)度,有鄰居說冉某“平時很注重形象”,“愛喝茶”,“很少見他晚上出去耍”。
父母:為他準備了熱飯等他回家
29日下午,封面新聞記者找到了冉某的住處。這是一棟特別老舊的居民樓,總共5樓,冉某住在3樓,是一套沒有安裝防護欄和空調的老房子。記者多次敲門,里面無人回應。
“在家等了一天沒有消息后,二老再也待不住了。”鄰居李女士告訴封面新聞記者,29日一大早,因擔心兒子安危,二老去就帶著一大桶飯菜,用能保溫的壺裝著。他們去了長江邊,期待兒子上岸后能吃上一口熱飯。截至記者發(fā)稿時,二老仍守在江邊,等待奇跡發(fā)生。
冉某租住房樓下有一家小賣部。老板娘介紹:“他開了24年車,從來沒聽說出過什么事。”
據(jù)了解,冉某以前開過萬州到重慶的旅游大巴,但收入不穩(wěn)定,為了追求更穩(wěn)定的收入,才轉行開公交車。他對這份工作很滿意。
“他在開公交車,我們都曉得。”冉某的一位鄰居劉大爺稱,冉某當過兵,18歲就會駕駛大型客車。看到網(wǎng)上流傳的22路公交車墜河視頻后,鄰居們都認為冉某“可能遇到了特殊情況”。
來源:封面新聞
編輯:攀西商界網(wǎng)新聞資訊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