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,成人性免费视频,午夜精品视频在线,亚洲第一区在线播放,六月婷婷久香在线视频,日日操夜夜爽,天天做夜夜操

首頁>>時政要聞>>一家人一條心 讓“川西明珠”更美

一家人一條心 讓“川西明珠”更美

發(fā)布時間:2018/5/8 10:58:34 瀏覽:444
[摘要]一家人一條心 讓“川西明珠”更美

 對話人

  翟慎良 新華日報評論員

  鄧 也 四川日報評論員

    他們帶著物資來,帶著項目來,更帶著一顆真心來

  綿竹記住了江蘇人民的深厚情誼

  江蘇記住了綿竹人民的自強不息

鄧也:綿竹攜手江蘇,江蘇對口支援,讓這座曾經滿目瘡痍的川西古城發(fā)生了脫胎換骨的歷史巨變。10年間,江蘇援建人員與綿竹人民心手相連、并肩戰(zhàn)斗的身影,仍讓人感覺恍若昨日。這份援建之情、大愛之情,綿竹人民一直銘記在心。

翟慎良:從搶險救災到對口援建,我曾3次赴綿竹采訪,留下我16年職業(yè)經歷中最難忘的記憶。至今,我仍忘不了冒著余震寫稿的經歷,更忘不了臨時搭建的帳篷與板房里,那一張張猶有傷痛卻寫滿堅毅的臉,以及廢墟中、工地上,那一個個千里馳援的江蘇人。大難中涌現大愛,廢墟中崛起豐碑。10年過后,綿竹這顆“川西明珠”已再次煥發(fā)出奪目光彩。

鄧也:多年來,綿竹人民倍加珍惜江蘇對口援建的成果,堅持借助支援與自力更生兩手抓,化感動為行動,用勤勞的雙手奮力重建美好新家園,用重建實績來感恩江蘇人民的至情大愛。

翟慎良:綿竹記住了江蘇人民的深厚情誼,江蘇記住了綿竹人民的自強不息。我曾到一家名叫“鮮李園”的農家樂采訪,震后雖然房子垮了,但房主精神沒垮,第二年春節(jié)一個全新的農家樂就在廢墟之上重建開張。我還隨江蘇對口支援綿竹醫(yī)療衛(wèi)生總隊的醫(yī)生,一起感受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女兒的高齡孕婦誕下“龍鳳胎”的喜悅。她說,失去親人之后,臉上曾消失了笑容,但心底從未失去希望。這兩位采訪對象,是自立自強的綿竹人民的一個縮影。不怨天尤人,不消極等待,直面災難、擦干眼淚、重建家園。綿竹人民身上那種積極樂觀、主動奮進的精神狀態(tài),讓我深受感動。

鄧也:今天的綿竹,城鄉(xiāng)環(huán)境面貌極大改善,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。走過10年、穿越災難,離不開“一方有難、八方支援”的溫暖力量,離不開“一家人、一條心、一個目標攜手共建綿竹新家園”的精神指引。

翟慎良:10年前,我隨江蘇運送救援物資的車隊來到綿竹,車隊司機吃住都在車上,領隊說:“帳篷緊張,我們是來送帳篷的,不是來住帳篷的!”還有江蘇援建高效農業(yè)示范園的顧問趙亞夫,3年間他先后18次飛綿竹。有一次,他忍著病痛坐著輪椅授課,讓在場的農民無不動容,以至于當地曾流傳著“要想富,找亞夫”的話語。我采訪的這些人,是江蘇援建人員的代表。他們帶著物資來,帶著項目來,更帶著一顆真心來。他們也用援建實績,兌現了“一家人、一條心、一個目標”的莊嚴承諾。

鄧也:援建中,江蘇堅持以人為本、民生優(yōu)先,把解決災區(qū)群眾最迫切、最急需的問題擺在突出位置,把城鄉(xiāng)住房恢復重建作為援建的“一號工程”,同時優(yōu)先恢復重建教育、衛(wèi)生、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。于是,才有了“在綿竹,最堅固的是學校和醫(yī)院,最漂亮的是民居”這樣的說法。

翟慎良:煥然一新的不僅是小區(qū)、馬路、醫(yī)院、學校,還有很多很多。綿竹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,具有廣泛的民間影響。江蘇援建人員深入挖掘當地年畫資源,將其做成了富民特色產業(yè)。援建者們還在綿竹舉辦SYB(創(chuàng)辦你的企業(yè))培訓,鼓勵災區(qū)群眾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。江蘇援建指揮長說,嶄新的校舍、醫(yī)院是援建成果,培育一個個創(chuàng)業(yè)主體,是更值得重視的援建成果!這讓我認識到,援建有期、項目有限,但通過援建根植的新理念、培育的新產業(yè),長久深遠地影響著這片曾經傷痛的土地,讓這片土地有著更加美好的未來。

來源:四川日報

編輯: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

發(fā)表評論